骨质疏松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2014-05-20 10:02:04    浏览次数:
你是否出现过骨骼发红、胀痛,走起路来偶尔能听到骨骼咯吱作响的经历呢?小心骨关节病缠上你。美国《时代周刊》曾以红肿关节作为封面主题,强调关节病正进入流行期,呼吁大家采取行动进行预防和控制,保护骨
    你是否出现过骨骼发红、胀痛,走起路来偶尔能听到骨骼咯吱作响的经历呢?小心骨关节病缠上你。美国《时代周刊》曾以红肿关节作为封面主题,强调关节病正进入流行期,呼吁大家采取行动进行预防和控制,保护骨骼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80%。我国骨关节炎的发病情况约占总人口的10%,为1亿人左右。1990年,我国只有4000多万骨关节炎患者,而2000年已达到8000万,患者人数达到了1亿多人,根据who预测,到2015年中国骨病患者将达到1.5亿,中国将成为世界骨关节炎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昨日,记者从平乐骨伤科了解到,除了高发,当下的骨质疏松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这和当下年轻人的饮食、工作与生活习惯改变有密切关系。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内科主任王勇表示,先天遗传、缺乏锻炼、食物摄取不当等都会诱导缺钙,要想骨骼好,“补钙、锻炼、晒太阳”一样不能少。
    1女性过分追求美白易缺钙
    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彭立平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的平均寿命逐渐提高,城市里的老年人也正逐渐增多。而骨关节病恰恰多发老年人。据统计,在我国,40岁以上,患有骨关节病的人约为10%,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骨关节病则更为常见,不少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出现骨质疏松、骨关节老化等症状。
    人体为何会缺钙呢?王勇指出,造成缺钙的缘由可以是个体差异、先天遗传,但最主要的原因由后天主导,比如缺乏锻炼、食物摄取不当等。如,在日常生活中爱吃偏咸的食物,爱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这些不良的习惯都会影响钙的吸收或者导致钙的流失。另外,钙的吸收也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如甲状腺疾病、内分泌失调、腹泻、肝炎、胃炎、频繁呕吐等,都会致使钙吸收不良或钙大量流失。
    王勇特别指出,近年来一些女性过分追求“美白”而成为缺钙的新因素。比如:她们防止晒黑,采取了很多防晒措施,如打伞遮阳、过分涂抹防晒霜和减少户外活动等。由于日照会促进人体对于钙质的吸收,缺乏日照的女性更容易受到缺钙的困扰。
    2不同时期缺钙症状与危害有差异
    王勇介绍,缺钙的危害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由于人体大部分的钙都集中于骨骼之中,缺钙容易导致骨折。骨骼对身体其他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如肋骨对心、肺等内脏起到保护作用,头颅则是对大脑有保护作用。若这些地方骨折便会使受保护的器官受到严重的威胁。
    不同时期缺钙的症状和危害也略有差异。缺钙的儿童出现不易入睡、睡不沉,烦躁、多汗、偏食、厌食,“o”型腿、“x”型腿,鸡胸,头发稀疏,容易感冒等;青少年缺钙后,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抽筋、腿软,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蛀牙等;青壮年缺钙可致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过敏、易感冒等症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牙齿松动,容易抽筋、四肢无力、麻木,腰酸背疼、关节疼、风湿疼,头晕;老年人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萎缩,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失眠多梦、易怒烦躁等。
    3补钙、锻炼、晒太阳对抗缺钙
    王勇指出,中医认为,肾主骨。就骨质疏松症而言,中医将之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肾虚及脾虚,所以,中医多从健脾补肾的角度来改善骨质疏松。
    针对缺钙无论治疗还是防范,都离不开常说的七字真言——“补钙、锻炼、晒太阳!”王勇介绍,正常人每天所需钙为0.8-1.2克。日常生活中,300克面食的钙含量就高达0.6克,外加一个鸡蛋便能满足人体一天中所需的钙了。现在很多女性对维生素的摄取很重视,每天吃大量蔬菜水果,但对蛋白质食物却不大重视。王勇表示,长时间素食的人,人体营养不均衡,如果人体血液内含钙不够,就会动员到骨骼里的钙,时间长了,也会导致骨骼状态不好,比如半夜抽筋。所以,健康饮食除了餐后吃水果,更重要的是要营养均衡,日常多摄取虾、牛奶、鸡蛋、豆制品等多补钙。此外,咖啡、碳酸饮料要少饮用,否则跟钙质结合形成碳酸钙,可能会转化成结石,所以最好少喝。
    另外,王勇指出人们可以适当增加些运动,年轻人可以多做些跳跃性的动作,而老年人则可以扶着墙慢慢地做几组蹲下起立的训练。有研究表明,运动是影响峰值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负重运动比营养更重要。至于晒太阳,听上去更是爱美女性的大敌。不过,这里的晒太阳并非暴晒。王勇介绍,晒太阳主要是因为太阳的紫外线反射到皮肤,能帮助人体内合成维生素d,进而帮助钙吸收。在阳光不太强烈时,撑伞或者在树荫下散步半小时,也会接收到太阳光照射。
 


相关热词搜索:骨质疏松 患者 趋势
本网站文章和图片,部分是转载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联系本网站删除,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