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因素:
  (1)细胞活动减低或成长刺激不足。
  (2)造骨的材料不足影响成骨。
  (3)老年性骨质疏松。
  脊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摄影有哪些?
  X线平片:它是诊断脊柱压缩性骨折最基本的方法,表现为:椎体被压缩变形,好发于T和L,可单独一个或同时多个椎体受累,椎体前缘骨皮质发生皱褶、中断、嵌入,椎体内出现横行致密带,位于椎体面下0.1~1cm处或在椎体中部,边缘模糊;同时还可发现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退行性改变
  CT:脊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CT特征有: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所呈现的楔形和鱼椎样变形等形态学改变,其高度减低以椎体中部明显,且多伴有变形椎体邻近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
  E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采用放射性核素Tc,一般情况下在损伤后6~72h内便可见到放射性浓聚区,如果是多发性损伤和骨重塑,它们的无症状区域也可显示异常征象,骨扫描检测骨异常的敏感性接近100,但特异性较X线低,因为骨肿瘤及炎症等疾病都会导致阳性的检查结果。
  MRI: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轴位成像能力,不仅能发现压缩椎体的形态学改变,而且能根据压缩椎体的信号改变大致区分椎体压缩的急慢性以及愈合程度,有助于新鲜骨折与陈旧性骨折的鉴别及骨折愈合过程的动态检测,这一点是其他影像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口引。
  经过鉴别诊断:
  (1)外伤性脊柱骨折可见于各种年龄,有明显的外伤史,骨折椎体呈楔形或不规则形,碎片较多,有时合并椎间盘破裂。
  (2)转移瘤所致者,压缩椎体前后径拉长,椎体前后缘较大而圆隆,中央小类似于哑铃状为特征性表现,受累椎体异常信号分布及强度不均匀,椎旁常见软组织肿块影,椎弓根受累常呈膨胀性改变,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软组织肿块。
  (3)多发性骨髓瘤所致者,压缩椎体可为鱼尾状或哑铃状,但单凭椎体的形态改变难以鉴别,增强多为均匀强化,一般无椎弓根破坏,无硬膜外和椎旁软组织肿块是鉴别转移瘤的重要征象。(4)脊椎结核所致的椎体压缩,椎体破坏易累及终板,还伴有椎间盘破坏及椎旁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