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检查注意事项
1.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骨代谢的生化指标检查具有快速、灵敏及在短期内观察骨代谢动态变化的特点,因此,生化检查对观察药物治疗在短期内对骨代谢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并可指导及时修正治疗方案。
2.X线检查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小够灵敏,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有阳性所见。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或消失、骨小梁的间隙增宽、骨结构模糊、椎体双凹变形或前缘塌陷呈楔型变等。
3.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有30%~50%的患者无明显骨痛、肌痛或腰背痛等症状,生化指标变化又多不显著,因此,骨密度检测就成为研究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质减少的定义足:BMD低于年轻成人平均骨密度的1~2.5个标准差;对骨质疏松的定又是:BMD低于年轻成人平均骨密度的2.5个标准差或更多。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关于白人妇女骨量测定的诊断标准。①正常: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在1个标准差以内。②低骨量(骨量减少):骨密度在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1至2.5个标准差之间。③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超过了2.5个标准差。①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超过了2.5个标准差,并伴有l处或多处骨折。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测量和诊断标准尚未确立,目前大多采用低于2.0个标准差,但有待临床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去确定。由于种族、地域间存在着差异,更严格的标准应该是同地区、同种族、同性别的峰值骨量减去所洲得的骨量值与标准差的关系来判定骨质疏松的程度。
我国有学者提出,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定为低于骨峰值或成年人均值2.0个标准差(或25%),但需要进一步广泛凋查、研究,以制定适台我国的、科学的、实用的诊断标准。
2.X线检查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小够灵敏,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有阳性所见。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或消失、骨小梁的间隙增宽、骨结构模糊、椎体双凹变形或前缘塌陷呈楔型变等。
3.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有30%~50%的患者无明显骨痛、肌痛或腰背痛等症状,生化指标变化又多不显著,因此,骨密度检测就成为研究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质减少的定义足:BMD低于年轻成人平均骨密度的1~2.5个标准差;对骨质疏松的定又是:BMD低于年轻成人平均骨密度的2.5个标准差或更多。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关于白人妇女骨量测定的诊断标准。①正常: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在1个标准差以内。②低骨量(骨量减少):骨密度在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1至2.5个标准差之间。③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超过了2.5个标准差。①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超过了2.5个标准差,并伴有l处或多处骨折。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测量和诊断标准尚未确立,目前大多采用低于2.0个标准差,但有待临床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去确定。由于种族、地域间存在着差异,更严格的标准应该是同地区、同种族、同性别的峰值骨量减去所洲得的骨量值与标准差的关系来判定骨质疏松的程度。
我国有学者提出,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定为低于骨峰值或成年人均值2.0个标准差(或25%),但需要进一步广泛凋查、研究,以制定适台我国的、科学的、实用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