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浅析
2014-03-10 14:30:53    浏览次数:
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一篇联合报道中说明,骨质疏松的发病和遗传因素有关,并与性别、年龄、内分泌、营养状况、体格锻炼、及很多危险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的影响 骨质

    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一篇联合报道中说明,骨质疏松的发病和遗传因素有关,并与性别、年龄、内分泌、营养状况、体格锻炼、及很多危险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的影响

    骨质疏松多见于于白种人,其次为黄种人,黑人较少。可见于一个家族中的多名成员;有髋部骨折的母亲或是姊妹者,其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肌肉的力量和骨的几何形态均受遗传因素影响。在跌倒过程中,身高对骨承受压力也起作用。骨质疏松作为一个多基因病,在人群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异质性及表现模拟,它可能处于若干较小作用力的少数基因控制下,而不是处于较大作用力的少数基因控制,且不同种族间,控制基因不同。多数基因可能同时涉及骨量的获得和骨转换的调控。因此寻找相关基因,对于进一步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2.型别、年龄的影响

    人的一生中30-40岁骨含量最高,女性40-49岁、男性40-64岁时骨量开始慢慢减少,女性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体内钙和骨量明显丢失,80岁以上达到最低值。男性骨量减少一直较缓慢,同龄成年的骨质疏松明显低于女性。老年人骨性脆容易发生骨折,是导致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50岁以上人群骨折总患病率为26.6%,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有2900万人。此外,有研究指出,氧化应激也对老年骨质疏松产生影响。老年人活性氧簇水平增加,谷胱甘肽还原酶水平下降,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凋亡增加,加速了骨量丢失。

    3.各类激素影响

    (1).性激素的影响,主要是雌激素和雄激素。女性在卵巢切除或是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破坏了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相对平衡关系,使骨密度降低,大量的原始骨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加剧了骨吸收,骨质量明显降低。因而对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妇女应用雌激素能够显著增加妇女的骨密度,加速骨的再矿化,能够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 同理,雄激素缺乏能够导致血中1,25(OH)2D3水平及肠钙吸收明显增加,是男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睾丸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雌激素,从而对骨代谢产生影响。

    (2).甲状旁腺激素(PTH),其主要作用于成骨细胞,其对骨密度产生的影响是双向的。有研究指出,大剂量的甲状旁腺激素能使大单核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抑制成骨细胞的形成;而小剂量的甲状旁腺激素能够刺激成骨细胞形成新骨,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有实验研究结果证明,间歇性注射PTH能够刺激成骨细胞分化,增加骨质量;而连续注射PTH使破骨细胞活跃度增强,骨质量减少。

    (3).降钙素(CT) 降钙素主要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对小肠吸收钙质产生双向影响。小剂量的降钙素抑制了小肠吸收钙质,大剂量的降钙素促进了小肠吸收钙质。其作用机制主要抑制了大单核细胞转换为破骨细胞。

    (4)活性维生素D3。血清中维生素D,最具生物活性是激素形式为-1,25(OH)2D3,其对骨密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当面:1.加速使血液中钙转移至骨骼,促进骨骼中钙盐的形成,促进新骨形成。2.促进钙磷在小肠中的吸收,维持血钙浓度在正常值范围;3.促进肾对钙磷的重吸收。

(5)其他: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也对骨质疏松产生一定的影响。

    4、营养因素的影响。

    (1)、钙  钙的摄入量和吸收量与骨密度成正相关,它们间接的抑制骨吸收。而钙的排出与骨密度呈负相关,间接的使骨吸收增加。某种因素导致的钙代谢紊乱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老年人在某些部位同时存在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的矛盾状态。钙缺乏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增加,进而骨吸收增加,大量钙从骨外流,进入软骨组织,使软骨组织水分减少,弹性减低导致软骨退化性改变。当与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直接接触时,就很容易发生软骨组织损伤,导致骨关节病发生。目前已明确高血压、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肾结石、糖尿病、甚至结肠癌均与钙缺乏和钙代谢紊乱有关,有效的控制骨质疏松有助于控制骨骼外的钙缺乏性疾病。

    (2)、蛋白质。长期蛋白质营养缺乏,造成血浆蛋白降低,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落后,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即会加快出现。但高蛋白饮食和糖耐量减低者常用尿钙排量增多。

    (3)、维生素C。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不可缺少的,如缺乏就可导致骨基质合成减少。

    5、运动和制动因素的影响

    适量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可以增加骨峰值和减少及延缓骨量丢失。青春期前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提倡加强负重运动。运动可提高睾丸酮和雌激素水平,使钙的利用和吸收增加,还可适当增加骨皮血流量。高强度大肺活量的耐力运动,低体重情况下接受承重运动及过度的运动都可能导致青春期的延迟,身体脂肪丢失和严重雌激素缺乏,致使骨量丢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老人活动少,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之容易摔倒,伴有骨量减少时,则容易发生骨折。

    6、生活习惯的影响

    酗酒、嗜烟、过多的咖啡和咖啡因摄入均是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酒精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移植骨的形成,血钙素(BGP)水平降低,而戒酒后又回升至正常的范围。吸烟能导致骨丢失,是骨质疏松骨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有报告酗酒者血睾丸酮水平降低,嗜烟者在男女两性均见中轴骨和肢体骨骨折危险性增加,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致骨量丢失增多。咖啡因摄入过多使尿钙和内源性粪钙丢失。


相关热词搜索:No permission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