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014-05-20 09:36:45    浏览次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身体健康,由此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除了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外,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 目前诊断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身体健康,由此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除了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外,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
     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测量骨密度数值下降及/或低能量外伤后出现的骨折(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的实验室检查作为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益补充。因为临床上没有直接测量骨强度的设备和方法,目前并未以骨强度数值直接作为诊断标准。
     脆性骨折即为:受轻微的外力而发生骨折。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桡骨远端、股骨近端、踝关节等;有些脆性骨折X线检查可见,有些脆性骨折产生微骨折,X线检查未表现,但核磁共振检查往往可见骨挫伤表现。
    骨密度测定是直接对骨质的量化指标,常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定治疗效果。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测量部位和不同性别,在峰值骨量上,表现并不一样,使用的骨密度测量仪器也不一样,因此,得到骨密度的数值往往有些差异,临床诊断有时会出现偏差。
为统一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8年和2004年发布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见表6)。其明确表述为: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使用双能X线设备(DEXA)测得的股骨颈骨密度,参照白种人年轻女性峰值骨量减少2.5标准差(-2.5SD),作为诊断标准。因为黄种人峰值骨量低于白种人,有文献报道,日本推荐使用骨量丢失百分率作为诊断标准,因此,国内也推荐使用低于峰值骨量2标准差(-2SD),或者骨量下降25%作为诊断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
本网站文章和图片,部分是转载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联系本网站删除,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