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骨折外科治疗的一般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骨质疏松症治疗。对老年人有效治疗的目的在于及早恢复活动和功能及预防并发症。采用有利于早期恢复和稳定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对骨折稳定性的要求比解剖复位还重要。骨折卧床病人,应用上述抑制骨吸收药物以便控制骨转换减少骨量丢失。
    对于髋部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早日下床活动,可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而采用内固定手术往往发生骨质切割、内固定松动或者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比如髋内翻畸形)。前者手术方法术后3—7天即可下地活动,减少骨量进一步丢失,后者如果出现内固定失败,往往需要8—12周的卧床、制动,形成骨质丢失的恶性循环,最后是灾难性后果。
    对于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要注意很好的纠正腕关节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内外固定选择根据具体骨折情况,确保腕关节功能恢复,保守治疗能够治愈绝大部分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也是常见选择,比如石膏固定(/无固定)及使用肩关节外展支具,不过要注意对肩关节外展功能的影响,定期指导功能锻炼。对于移位明显或者肩袖损伤的患者,手术也是很好的方法。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的脊柱外科开展了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这类技术属于微创技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手术创伤小、对全身各脏器干扰小,手术效果肯定。
后凸成形术的适应证要比椎体成形术的适应证略为广泛(2、3)。椎体成形术将骨水泥直接经椎弓根通路注入到骨折的椎体中,适用于骨溶解的恶性疾病、椎体血管瘤、多发骨髓瘤、和骨质梳松的椎体压缩骨折中(4、5)。而后凸成形术的适应证(6)有:①椎体不稳定的疼痛性缺损;②椎体部分恶性肿瘤(7); 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3个椎体骨折的持续严重局部背部疼痛大于3—4 周;长期卧床临近局部溃疡;疼痛严重影响病人引起极度疲惫;保守治疗没有缓解者(8)。甚至近来有人将   它应用到骨质疏松性的不全爆裂性骨折治疗中(9),相应的扩大了它的适应症。
    手术时机选择上有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在骨折急性期进行治疗,原因是如果不及时治疗,椎体的变形能够增加后凸的韧带紧张和增加临近椎体的受力(5)。也有作者认为(10)早期治疗虽然可以防止脊柱畸形的进一步加重,但这样可能会增加病人费用负担,而且多数轻微骨折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在没有经过保守治疗时就直接介入治疗,是否过于积极(11)? 因此,目前很多人认为单一椎体压缩骨折在 6—8 周保守治疗,仍然疼痛,则需要手术治疗;2个或多个椎体发生压缩骨折,且压缩程度大于1/2,则需要早期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