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风暴来袭,罗氏制药遭遇突击检查
2014-06-03 11:08:08    浏览次数:
葛兰素史克(GSK)商业贿赂案后,罗氏制药再遭政府部门调查,医药行业大有风雨欲来之势。  近日,罗氏制药杭州办事处遭遇工商部门突击检查,相关资料被带走调查。同一周,杭州卫生局出台红头文件,专项整治
    葛兰素史克(GSK)商业贿赂案后,罗氏制药再遭政府部门调查,医药行业大有“风雨欲来”之势。
  近日,罗氏制药杭州办事处遭遇工商部门突击检查,相关资料被带走调查。同一周,杭州卫生局出台红头文件,专项整治医药回扣,礼来、阿斯利康以及诺和诺德在文件中被点名。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新规中,医生参与药企组织的学术会议、科室会、患者健康教育等活动,获取的物品和劳动报酬亦被定义为回扣,要求一定期限内上交至廉政账户。这一规定,用“一刀切”的方式,将医生与药企之间的联系斩断。
  上述动作是地方政府的自查行为,还是新一轮医疗领域反商业贿赂风暴的“引信”?目前业界尚不得而知。尽管“谁将成为下一个GSK”的猜测让医药企业人人自危,但是行业人士指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制度改革,那么疾风暴雨的反腐之后,医药界的各种“违规越界”之举又将故态复萌。
  下一个GSK猜想
  罗氏被查、三大药企被点名等接连发生的“巧合”,让刚刚经历GSK事件的医药业界再次受惊。“是不是第二轮的医药反腐风暴来了?”上述人士反问记者。
  日前有微博爆料指出,罗氏制药杭州办事处在5月21日晚间被工商部门查处。“十几名工商人员带着十几名记者进入了罗氏制药杭州办事处,把办事处的门都封了,还不让员工离开。”
  5月28日,罗氏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应称,公司获悉杭州当地政府部门在5月21日到访了罗氏杭州办事处,具体细节尚不明确。其将全力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对于网传的“罗氏北京办公室也同时被查”一事,罗氏制药有关负责人表示,并无此事。
  总部位于瑞士的罗氏制药为全球十大制药企业之一,三大业务包括制药、医疗诊断、维生素和精细化工。据中国化学(5.60, 0.01, 0.18%)制药工业协会2009年医院药品销售统计,上海罗氏以13.8亿元在医院药品销售额前10名中位居首位。
  由于GSK不久前被中国公安部定性为“单位行贿,牟取非法所得数十亿元”,并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罗氏制药的此番杭州办被查不禁引发业内猜想;而罗氏制药在遭遇调查后的官方声明也与一年前GSK多地被查后的反应颇为相似。
  2013年6月,GSK北京、上海、长沙三地办公室同时遭执法部门调查后,GSK第一时间给出的官方回应是:“确有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到访了我公司的相关办公室,但我们尚不清楚他们来访的目的。”
  而几乎与罗氏制药杭州办公室被查同步,杭州市卫生局的一份题为《关于深化廉洁风险防控建设开展医药回扣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文件流出。文件内容显示:此次专项整治要求所属辖区内“各医疗单位6月30日前组织所属人员,对照廉洁自律规定、财经纪律、法律法规和相关侦测规定”,而礼来、阿斯利康以及诺和诺德三家企业作为疑似发放商业回扣的典型被直接点名。
  “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5月27日,一位上述被点名药企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经过核实,得知上述文件确实存在。“但奇怪的是,在网络上传出该文件内容之前,我们公司未受到任何来自杭州卫生局或其他政府部门的接触或调查。”该人士说,他们目前对此事件的所有认知,还都来自新闻媒体的报道。
  有接近罗氏制药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罗氏制药杭州办被查,仅仅是地方政府的一次例行检查,只不过在GSK事件之后,整个行业陷入人人自危的紧张气氛中,从而事件被放大。
  这一点并不奇怪,医学界网站总编辑陈奇锐就指出,现行的医药体制下,洁身自好的企业活不下来,绝大多数药企都不可避免的在营销过程中有“越轨”行为,“原罪”贯穿整个医药行业。这也意味着只要政府愿意继续查,多数药企都脱不了干系。
  因此,GSK事件始终是盘旋在医药行业的警钟,业界普遍观望是否还会有药企栽在反商业贿赂调查上,谁会是下一个GSK。而罗氏被查、三大药企被点名等接连发生的“巧合”,让刚刚经历GSK事件的医药业界再次受惊。“是不是第二轮的医药反腐风暴来了?”上述人士反问记者。
  反腐新阶段?
  “这对跨国药企的影响会非常大。”跨国药企的药品推广中,通过召开各种产品座谈会、宣讲会、研讨会,面对面地向医务人员、特别是有处方权的医生进行宣传,是其最为有效的推广手段。
  上述外资药企负责人的担忧似乎不无道理。该人士提到了一个细节,杭州市卫生局最新的红头文件中规定,学术会议、科室会、患者健康教育等活动中获取的物品和劳动报酬(授课费)也定义为回扣。
  “在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医生参加学术会议、患者健康教育等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报酬,是不违法或违规的。”多名医药行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此次杭州市卫生局单独提出这一点,可能意味着,医药反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政府部门用“一刀切”的方式,将医药领域可能产生灰色交易的途径全部斩断。
  在以往药企的操作模式中,存在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和患者教育活动,以授课费的名义对医生进行行贿的情况。如何定义这些收入的合法性,一直是医药行业的一个难题。有业内人士指出,杭州市卫生局此次以此开刀,在特殊时期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但是也有药企指出这样的规定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的业务规律。“医药行业有其特殊性,药企、医生、患者之间,是通过学术会议或健康教育活动连接在一起的,这些活动在国外也很普遍。”有药企负责人表示,医生出席上述活动并进行宣讲或演讲,也理应获得正常的劳动报酬,否则这些市场活动就组织不起来了。
  “这对跨国药企的影响会非常大。”上述行业人士称,由于中国处方药做广告只能选择专业媒体,因此跨国药企的药品推广中,通过召开各种产品座谈会、宣讲会、研讨会,面对面地向医务人员、特别是有处方权的医生进行宣传,是其最为有效的推广手段。
  “我们真的不清楚,这些变化是来自地方政府的临时起意,还是高层政府的授意。”前述外资药企负责人称,该公司也在密切关注来自政府部门的新动作。
  “运动式反腐”利弊
  最严重的时候,各大药企都让销售代表回家休息,但反腐过后,一切照旧。
  接连的调查点名,日益加码的规范政策在产生威慑力的同时,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则尚存疑问。
  “在经历了GSK事件的舆论狂欢后,我们应当反思的是,这种‘运动式’的反腐,能否从根本上杜绝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再次发生?”陈奇锐之前曾在药企待过多年,经历过行业里多轮反腐风暴,最严重的时候,各大药企都让销售代表回家休息;但反腐过后,一切照旧。
  在陈奇锐看来,国内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是诸多灰色交易的源头。首先,医生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其次,相比于其他国家,医生的医疗服务费极低,导致其只能通过开药提取回扣的方式获取工资之外的收入,多年来这甚至成为药企、医院和医生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此外,医药不分家,导致医院寻求从患者检查以及药品中获取收益。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辛树林此前就曾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公立医院最大的问题在于“以药养医”的模式。医疗投入的不足,导致医院失去了公益性,很多时候只能以过度医疗或过度检查的方式实现盈利。
  “医疗腐败屡禁不止,骨干医生加速逃离公立医院,而患者的医疗支出并未因一次次的反腐运动而趋合理。”陈奇锐表示,相比于反腐风暴的突袭,行业人士更期待在医疗改革上有更多的动作。

相关热词搜索:罗氏制药被查
本网站文章和图片,部分是转载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联系本网站删除,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