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收入情况是否应该透明化
2014-05-21 15:27:26    浏览次数:
医务人员这个职业群体道德极其高尚者和道德极低者同是极少数。既然我们容易理解,要求每个人都道德高尚、甘于奉献在哪个行业都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片面地要求医务人员个个像活雷锋吗?相对而言,医
    医务人员这个职业群体道德极其高尚者和道德极低者同是极少数。既然我们容易理解,要求每个人都道德高尚、甘于奉献在哪个行业都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片面地要求医务人员个个像活雷锋吗?相对而言,医务人员这个行业的总体道德还是较高的,即使是接受过灰色收入的医生也并不意味他们企盼患者病情好转的良知会改变。在不大可能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正常收入及优质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灰色收入产生的根基就会存在,灰色收入是否就很难杜绝?
    医生也需要走出靠灰色获取高收入的阴霾!中国的挂号费、手术费太低了。1997年,挂号费是5元。17年过去了,不少医生的挂号费仍是5元。中国医院住院床位费收费标准太低了,每天几十元,只相当于星级酒店的零头,用比小旅馆还便宜的价格提供着医疗设施齐全、专业护理到位的服务……众所周知,学医比其他行业需要更长的时间(5-8年),医生的一生都需要反复进修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经常深夜被电话叫醒去看病,经常值夜班,做一台手术有时七八个小时,过程中不能大小便等,这是作为医生相比于其他职业成本高的一个方面;另外,医生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职业,所谓高技术含量就意味着其回报不应以简单的劳动量作为衡量标准。因为,高水平的医术背后是多年的拼命学习和实践。医生是个高风险的职业在美国也有相应的体现。美国的医生薪水虽然高,但要知道,他们的收入有约1/3是用来买保险的。有一句话叫“做医生者,是一只脚在医院另一只脚在法院”,医生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医疗事故风险很大,而且按目前趋势医生在医疗事故中所承担的责任将会越来越多而医院则会逐渐减少。
 
    中国医生的阳光收入不仅少,而且确实有“苦力”的味道!从工作量来看中国医生每千人只有1.4~1.9个医生和1.4~1.8个护士,而他们却要承担4.2个病床。相比美国每千人有2.7个医生和9.8护士,只负责3.1病床。工作量与薪酬收入形成极大的反差。以广东为例,广东约占全国10%医护人员承担起全国11%的医疗服务量,广州的医疗服务量也大于全省的50%,在市场环境下,这也从中反映出这个行业里存在严重的劳动强度与薪酬水平的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们所应得的阳光收入与其付出是不成正比的,这就为医生拿提成和收病人的红包,建立了存在的基本环境。大多数医生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更多的是对制度造成的不公和不满意,他们并不为灰色收入而骄傲,更多的是无奈!更多的是希望能“正本清源”,让高收入更阳光!调查显示,我国八成以上医务人员认为医院薪酬与自己的付出不匹配,感到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有人于是把“灰色收入”视为合理补偿,但是这样损害了信誉和形象。
 
    平心而论,医生们着实不易。本科医学生需要读5年,博士医学生需要读8年,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在发达国家,医院将60%以上的支出用于人力成本,而我国这一比例只有20%左右。医生是医改的主角,抛开医生搞医改不会成功,深化医改必须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医生价值如何实现,是医改的核心问题。没有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缺乏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劳动收入,医者难以静心,患者也难以安心。  同时,一个现象值得反思,某些民营医院的医生普遍不收红包。原因不是他们的医德更高,而是他们的医疗服务由市场定价。市场是台超级计算机,深化医改的关键是社会办医。应放开医师自由执业,由市场决定医生的价值。只要医疗服务价格涨了,医生开方量自然减少,这是否也是市场规律呢?
    了解医生的真实收入,让医生靠技术吃饭,拿阳光薪酬,才能唤回“白大褂”的魅力。健全医务人员  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破解难题指出了方向。今后进一步推进医改,理顺医药价格,挤掉药品、设备和耗材等费用水分,还原医疗技术服务价值,使“以技养医”取代“以药养医”。
 
    医生的职业特点决定医生的培养过程与其他职业有着非常的不同,除了培养周期长之外,还是一个终身学习和奋斗的过程。医生普遍觉得,越是到经验积累越多的时候,越感觉到“不堪负重”,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为什么呢?除工作量大之外,是因为对生命看得重如泰山!这个感觉似乎不只是医生会有,大概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感觉:珍惜生命!也正是生命可贵,可贵到不可再来,人们尊重医生,尊重生命,给与医生一种“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这就是医生本来的社会基础。可惜,这个基础目前在中国还差得很远。假如继续放任中国医生成为一种疲于奔命而又得不到社会尊重,收入极其畸形的职业,谁会受益呢?医生?患者?还是政府?或许都将最终受害!凭医生个人的力量驱散“阴霾”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还是要靠医疗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如果将医疗服务看成是政府要为全社会提供的一项公众产品,那么从市场的角度看,医生无疑就是“生产”这一“公众产品”过程中的“生产资料”,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障对“生产资料”的足够投入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命题吗?新医改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然而医改进入“深水区”以来,是否首先需要花大力气重点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在解决医生待遇问题上如何寻求“突破”,让医生收入走出“阴霾”?


相关热词搜索:道德 医务人员 群体
本网站文章和图片,部分是转载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联系本网站删除,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