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涉嫌贿赂案侦查终结:非法获益数十亿
2014-05-15 12:18:48    浏览次数:
14日从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获悉,历经10个多月的侦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skci)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14日从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获悉,历经10个多月的侦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skci)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大肆行贿 非法获益数十亿
    侦查机关现已查明,2009年1月犯罪嫌疑人马克锐就任犯罪嫌疑单位gskci处方药事业部总经理后,为了完成gsk总部下达的高额销售增长指标,在犯罪嫌疑人张国维等人支持下,全面倡导“以销售产品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强调“没有费用,就没有销量”的销售手段。
   他们先后组建和扩充了多个销售部门,将贿赂成本预先摊入药品成本,并组织各部门在虚高药价条件下,通过大肆贿赂医院、医生、医疗机构、医药相关协会组织等医药销售相关部门及其所属人员推销药品,牟取非法所得数十亿元。
    药品价格最高为国家7
    据侦查机关介绍,gskci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在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的基础上,设定高额销售成本用于支撑贿赂资金。gskci药品的价格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的价格,最高的达到其他国家的7倍。
   通过贿赂销售,gskci的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逐年攀升,从2009年的39亿余元,增长至2012年的69亿余元。在此期间,马克锐等犯罪嫌疑人组织其财务部门,采取在gsk内部虚假交易的手段,将在中国境内的绝大部分违法所得作为采购成本转移到境外预设的公司结算。其巨额贿赂成本及违法所得,实际上都通过虚高的药价转嫁给中国的病患人员和国家财政承担。
    销售公关形成五条贿赂链
    侦查机关查明,在处方药和疫苗销售过程中,gskci下属各药品生产企业、与经营相关的各部门全面参与,建立自营药品销售、外包药品销售、“冷链”(疫苗)销售、大客户团队销售、危机公关五条贿赂链,形成了医药代表贿赂医生、地区经理贿赂大客户、大区经理贿赂vip客户、市场部贿赂专家、大客户部贿赂机构的贿赂网,贿赂销售行为涉及全国各地。
   其中,外包药品销售贿赂链中,gskci为规避贿赂销售法律风险,以支付推广服务费形式将药品外包给江苏泰陵医药等7家公司代销,并全盘复制其贿赂销售模式,通过其对医生行贿;疫苗销售贿赂链中,为在销售终端打压竞争对手,实施“冷链”计划,出资1300余万元采购小汽车、电视机、电动车、摄影摄像器材等非医疗设备,向疾控中心和疫苗接种点客户行贿。
   目前,检察机关正在对此案进行审查。
   案例
   2010年以来,因肝炎药“贺普丁”专利药资格到期、大量国内仿制药即将大量上市,gskci先后实施所谓 “长城计划”、“龙腾计划”,行贿数千万元,并明确要求不得采用国产同类药品。实施后,不少医院不再采购“贺普丁”国内同类药品。
背景
   国内行业老大 药品包括新康泰克、芬必得
   新康泰克、芬必得、贺普丁……提起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旗下的“明星”药品,中国百姓十分熟悉;它们在中国高昂的定价也令人印象深刻。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贵得离谱的药怎么能打开中国市场,甚至坐上行业老大的位置?以知名药品贺普丁为例,在中国的出厂价是142元,而在韩国只有18元,在加拿大不到26元,在英国不到30元,在德国、日本等国家,其出厂价也远远低于中国。也就是说,购买一盒贺普丁,中国的患者要比其他国家付出高得多的代价。
  这并非个例。另一种药品贺维力也呈现同样的情况:相较于日本的103.5元和中国香港的59.92元,它在中国的出厂价高达182元。

    想卖多高定多高 价格倒推算出来
    多名涉案的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高管供述,新药进口到中国前,公司便会启动如下的“倒推计算”价格过程:
   开展国内市场价格调研,如果属于原研药,“想卖多高的价格就定多高的价格”。将价格报给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财务部。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将定价需求报给gsk总部的tp中心,计算出成本价和在中国进口的口岸价。tp中心认可后,按计算的口岸价进口药品,这时口岸价已远高于成本价。按口岸价向发改委申请单独定价,以口岸价为基数批准在国内销售的药品价格。


本网站文章和图片,部分是转载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联系本网站删除,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