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医疗健康“泛医疗化”
2015-07-02 09:08:57    浏览次数: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包政撰文指出,互联网公司发展面临的困境是,他们还没有能力把产业主力军引上供求一体化的道路,他们是互联网上的原住民,而不是传统产业价值链上的原住民。尽管他们知道要用IT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包政撰文指出,互联网公司发展面临的困境是,他们还没有能力把产业主力军引上供求一体化的道路,他们是互联网上的原住民,而不是传统产业价值链上的原住民。尽管他们知道要用IT技术连接传统产业,但他们不知道路径和细节,还不能有效地构建一体化关系,也就不能构建出有用的数据库,不能形成有效的“互联网+”的模式。
       6月17日,在2015大连软交会健康医疗行业分论坛上,政府高层、学界专家、医院管理者以及跨向健康医疗产业的业界领袖,就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原有的医疗健康服务的概念与模式,推动医疗体系变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建立一个新的生态服务圈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都是时下的热词,如何将这些切实应用到医疗卫生领域,使之在深化医改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需要来自顶层设计,也需要具体的操作模式。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认为,“互联+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通讯移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
       孟群说,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这三者之间是不一样的。移动医疗是使用移动设备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和信息;远程医疗是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而远程医疗可以是互联网,也可以是专网;互联网医疗包括健康专业类服务,也包括相关的医疗服务健康模式的创新类服务。而远程医疗只是远程会诊、远程医疗影像以及远程教育;互联网医疗可以是B2B(医疗机构之间),也可以是B2C、P2P(非医疗机构之间),而远程医疗只能是B2B之间的。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年总诊疗人数已经达到76.5亿人次,年住院人数达2亿多人次,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很好的提升,人均寿命已达74.3岁,人们的保健意识都在增强。这就要求从政府管理层面到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甚至个人对于健康的管理能够更加系统和有效。
       据了解,国家层面已经做出了医疗信息化的顶层设计“4631-2工程”。其中,“4”代表4级卫生信息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3”代表3个基础数据库,分别是: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据孟群介绍,这是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
       “对于‘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政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互联网+’要围绕着深化医改进行,为此,国家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医生多点执业等。今年10月,31个省市的药品采购将全部联网,将有助于对各省药品使用情况实行监督。”孟群强调,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万能说,认为可以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一种是有限说。“我认为,医疗健康领域要发挥互联网最大化的服务特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互联网+”主要是建立了一个新的生态服务圈,患者在就医过程依托于“云、大、物、移”所提供的新型健康服务获得满足,同时,社会健康管理也将形成个体化到社会范围的大融合。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个事物能够做的事情总是有限的,‘互联网+’对于医学的帮助是医生们所需要的,还是越帮越忙?你能通过互联网买药,但是你能通过互联网买到诊疗疾病的判断依据和方法吗?”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从一名医学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互联网技术对于医学的帮助只能起到部分的作用,若想通过互联网及IT技术根本改变医学行为,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医学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目前医书上所记录的经典病就有4万种之多,而一种疾病所能使用的有针对性的用药也有上千种。“在我的上一代医生们治疗一个疾病可能只用不到20种药,而今天仅肿瘤就有上千种药。每个病人疾病的发生原因不同,病程的不同阶段情况也不相同,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千差万别。”樊代明认为,互联网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正确的药用于正确的疾病治疗上,即通过大数据、影像设备以及更多的辅助手段,帮助医生精准合理用药,这将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产业。
       推动“泛医疗化”趋势发展
       互联网是一种强大的辅助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物理模式。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博士认为,全球的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正在趋向泛医疗化,其有六大特色,包括从医院到社区到家庭的健康管理的去中心化;从急性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病管理的中心转移;从医院管理到医生管理的更多自我管理协同医疗模式;让医生服务形成规范的标准化、流程化;以及医疗个性化、精准化的大数据服务。
       “互联网对于医疗的变革已经不是选择项,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刘积仁博士说,医疗服务现在已不仅仅体现在医院,而是涵盖了从家庭健康管理设置+初级护理+综合家庭服务中心+Ⅰ级、Ⅱ级医院+临终关怀等多个环节。互联网放大了医疗资源,大数据所提供的精准信息让流程越来越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服务半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科学诊疗,从治病延伸到预防和健康管理,也推动政府深化医改的进程。这就是IT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积极应用,“泛医疗化”为医疗服务带来的巨大商机。
       但刘积仁博士也承认互联网医疗服务还刚刚开始,大数据对于医疗专业领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法律存在依据,服务标准和使用规范等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关热词搜索:医疗 互联网
本网站文章和图片,部分是转载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联系本网站删除,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