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打电话给自己的医生,很快医生就能上门做一些简单检查,然后给出治疗意见,这种家庭医生首诊模式,已经在合肥试点一段时间了。昨天,合肥市召开2014年医改工作会,根据发展目标,家庭医生今年起将
生病了,打电话给自己的医生,很快医生就能上门做一些简单检查,然后给出治疗意见,这种“家庭医生”首诊模式,已经在合肥试点一段时间了。昨天,合肥市召开2014年医改工作会,根据发展目标,“家庭医生”今年起将全市推广,今后每万人要配备3~4名家庭医生,首诊到社区医保报销比例会更高。
医生配备
每万人配备医生3到4名
根据计划,合肥市将按照常住人口每万人配备3到4名全科医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一对一的契约服务关系,并探索按签约人群数支付服务费的补偿机制,逐步实现签约人群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形成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诊疗机制。对于家庭医生的评价和激励,则以家庭医生签约人数数量、质量和满意度为主要指标。
首批试点签约的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常住人口每万人配备全科医生3到4名,社区护士与全科医生比例1∶1,以后逐步推广到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超过600户家庭或2000名居民。
服务人群
逐步扩展到社区全人群
2012年,合肥市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签约式“家庭医生”服务,以重点人群为主要对象开展健康管理。重点人群包括慢性病、老年人、残疾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
昨天公布的医改方案中,家庭医生的签约人群将扩展到社区全人群。签约人群以长期在社区就诊以及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居民为主,优先签约特困低保、慢性疾病、残疾、老年人群家庭,其次向儿童、妇女家庭延伸,逐步扩展到社区全人群。
家庭医生不仅通过诊室坐诊、电话咨询等方式走进社区和家庭,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还对有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预约门诊和双向转诊服务。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考虑社区养老,家庭医生的服务还可以进行“私人定制”。根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签约居民有特需服务可通过双方约定提供其他有偿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家庭医生与居民约定有偿服务项目、时间、内容和服务收费。
门诊报销
社区首诊报销比例更高
很多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到大医院去看,是造成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合理地分流患者,新医改方案提出,社保部门对签约居民首诊在社区,提高医保门诊报销比例。
根据最新医改方案,将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变引导居民首诊在社区,各区(市)建立辖区家庭医生名册,制定居民签约服务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社保部门对签约居民首诊在社区,提高医保门诊报销比例;通过家庭医生转诊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和下转社区卫生继续治疗康复的患者,降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和提高报销比例,实现医院住院与社区卫生康复无缝对接,使医保政策引导首诊和分级医疗制度的建立。
药品零差率
明年社区医院全部覆盖
“小医院没有专家,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多的是快退休的医生。”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告诉记者,来这里看病的主要是两类患者:一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二是高血压等慢性病。
除了缺乏人才,药品零差率执行不到位也是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目前,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并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对药品货款进行统一支付。但仍有25家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零差率销售因补助不足而执行不到位。
记者从医改新政中获悉,合肥将探索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政策,确保到2015年药品销售零差率达到100%覆盖。
医生配备
每万人配备医生3到4名
根据计划,合肥市将按照常住人口每万人配备3到4名全科医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一对一的契约服务关系,并探索按签约人群数支付服务费的补偿机制,逐步实现签约人群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形成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诊疗机制。对于家庭医生的评价和激励,则以家庭医生签约人数数量、质量和满意度为主要指标。
首批试点签约的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常住人口每万人配备全科医生3到4名,社区护士与全科医生比例1∶1,以后逐步推广到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超过600户家庭或2000名居民。
服务人群
逐步扩展到社区全人群
2012年,合肥市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签约式“家庭医生”服务,以重点人群为主要对象开展健康管理。重点人群包括慢性病、老年人、残疾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
昨天公布的医改方案中,家庭医生的签约人群将扩展到社区全人群。签约人群以长期在社区就诊以及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居民为主,优先签约特困低保、慢性疾病、残疾、老年人群家庭,其次向儿童、妇女家庭延伸,逐步扩展到社区全人群。
家庭医生不仅通过诊室坐诊、电话咨询等方式走进社区和家庭,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还对有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预约门诊和双向转诊服务。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考虑社区养老,家庭医生的服务还可以进行“私人定制”。根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签约居民有特需服务可通过双方约定提供其他有偿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家庭医生与居民约定有偿服务项目、时间、内容和服务收费。
门诊报销
社区首诊报销比例更高
很多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到大医院去看,是造成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合理地分流患者,新医改方案提出,社保部门对签约居民首诊在社区,提高医保门诊报销比例。
根据最新医改方案,将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变引导居民首诊在社区,各区(市)建立辖区家庭医生名册,制定居民签约服务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社保部门对签约居民首诊在社区,提高医保门诊报销比例;通过家庭医生转诊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和下转社区卫生继续治疗康复的患者,降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和提高报销比例,实现医院住院与社区卫生康复无缝对接,使医保政策引导首诊和分级医疗制度的建立。
药品零差率
明年社区医院全部覆盖
“小医院没有专家,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多的是快退休的医生。”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告诉记者,来这里看病的主要是两类患者:一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二是高血压等慢性病。
除了缺乏人才,药品零差率执行不到位也是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目前,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并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对药品货款进行统一支付。但仍有25家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零差率销售因补助不足而执行不到位。
记者从医改新政中获悉,合肥将探索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政策,确保到2015年药品销售零差率达到100%覆盖。
本网站文章和图片,部分是转载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联系本网站删除,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