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得明确的关于骨髓炎感染细菌和其耐药性信息前,所有抗生素的选择均依据临床医生的经验。
       在使用口服制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因口服抗生素剂量往往较大。选择的抗生素应当易透过骨组织,并被其吸收。时间依赖性的短血液半衰期抗生素需要较高的给药频率。克林霉素和第一代头孢菌素满足上述要求。
       有文献报道认为,单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骨髓炎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其大剂量应用的副作用在可接受范围内。抗葡萄球菌性青霉素治疗骨髓炎有效,并有足够的安全性。
       克林霉素在儿童中较少出现腹泻作用,但有时会出现皮肤红斑。大部分MRSA对克林霉素也敏感。临床上不推荐使用克林霉素治疗金氏菌属,而是推荐使用β内酰胺酶类药物治疗。化脓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等也可采用β内酰胺酶类治疗。
       较为少见的感染细菌流血嗜血杆菌若β内酰胺酶阴性,可以使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治疗;若β内酰胺类阳性,则可以使用第二或三代抗生素治疗。对未接种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4岁以下儿童并发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时需要考虑上述病原菌感染。
       对一般状况不稳定,或者克林霉素广泛耐药区域的患儿,推荐万古霉素作为一线用药,若万古霉素治疗无效,则可以考虑更换为利奈唑胺。使用万古霉素时,需要注意药物透过骨组织的能力,并依此确定给药剂量和次数,以确保病灶部位足够的药物浓度。由沙门氏菌引发的骨髓炎可以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及氟喹诺酮类。
       急性骨髓炎治疗时可能需要其他的辅助药物。如可使用NSAIDs类药物降低患者体温并缓解疼痛。目前并没有临床证据支持糖皮质激素在急性骨髓炎患者中的应用。对合并有下肢静脉血栓或者肺血栓的患者,应当使用抗凝药物。
       抗生素从静脉更改为口服时间点
       因急性骨髓炎通常会诱发严重的临床后果,重者可能会至患儿死亡,为减少这种可能性,临床上在急性骨髓炎患儿治疗早期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在患儿接近康复时转为口服抗生素。但很少有临床医生意识到,在1930年末期口服磺胺类抗生素就可以有效的治疗急性骨髓炎患者。
       近些年抗生素的种类及抗菌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治疗策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骨髓炎已经成为一种临床习惯,但参考数十年前的抗生素治疗策略,治疗早期即开始口服抗生素并不会产生不良后果。问题是,早期口服的早期时间点在哪。
       目前有三个研究证明,对急性骨髓炎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持续小于1周并不会显著改变临床功能预后。一项英国完成的系统回顾发现,短期肠道外给药治疗无并发症的骨髓炎疗效可靠。有人对131例免疫完整的年龄大于3月的患儿治疗中发现,静脉治疗2-4天,后改为口服治疗,骨髓炎后期无明显复发。但是该结论对MRSA患者不适用。对MRSA感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如美国,更加保守的抗生素治疗策略可能相对合适,但需要后期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