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我们要先自我学习一下,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为何容易造成的骨折?那么就让我们从骨质疏松的特征开始学起。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减低,从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中因轻微暴力引起的脆性骨折,占肱骨近端骨折的75%,髋部骨折的80%,胫骨及踝部骨折的60%,桡骨远端骨折的50%。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性别构成比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特征。女性占68.32%,男性31.68%。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主要原因是女性绝经以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迅速丢失,而男性则呈缓慢丢失过程。这种因男女性激素的不同改变导致的骨代谢的不同变化,形成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性别特征。
    增龄所致的骨量减少、骨脆性增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临床流行病学和骨量测定的研究结果证实,骨折部位的低骨量是骨折发生的最重要因素。骨转换在骨小梁表面进行,松质骨骨小梁表面积大,因而富含松质骨的骨组织,如脊椎骨椎体、桡骨远端、股骨近端等,在老化过程中骨量丢失较快,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易遭破坏,更容易骨折。老年人骨质变脆,力学强度降低,即骨承受和抵抗外力的能力减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部原因。骨强度80%取决于骨矿密度,低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病率有密切关系。
    Cummings等报道,低股骨颈骨密度每降低一个标准差,年龄调整的髋部骨折危险性将增加2.6倍。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牢固地确立了低骨密度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唯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为此,开发出一系列常规骨密度检查来诊断是否有骨质疏松症或骨质疏松隐患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了。以此来进行易发骨折的诊断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