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拍胸透,CT片后,相信应该都听过核磁共振这一门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即MRI)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无须借助X射线,对人体免除了辐射危害。其成像清晰度极高,在不向椎管内注射造影剂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近乎于脊髓造影的分辨程度。较之CT扫描和脊髓造影,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软组织的显影能力要更胜一筹,它可以直接观察脊髓和髓核组织、纤维环。作为脊柱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方法,其最大不足是价格昂贵,通常拍摄一次腰椎MRI的费用要高达一千余元人民币,这是令许多患者望而生畏的。
    核磁共振检查都适用于哪些脊柱疾病呢?
    首先,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这是由于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清晰地观察椎体、髓核和纤维环等结构。可以直接观察到纤维的完整性,这对于确定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有重要价值,同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其次,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对于脊髓肿瘤有很好的显示效果,一般能够对肿瘤作出定性诊断。对于脊髓空洞症,核磁共振检查可以作出明确清晰的诊断,在这一点上明显优于CT扫描。(在CT扫描中,髓内肿瘤及脊髓空洞积水症均可导致脊髓增粗,有时不易鉴别。)
    再次,核磁共振检查对于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癌的诊出率较高,往往可以弥补X线平片检查和CT扫描的漏诊。
    不过,核磁共振成像相对于骨骼的显影清晰度较之CT扫描要差一些,这也是其少有的缺陷之一。总体效果来讲,核磁共振也是无法替代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手段。